文章日期:2009年5月18日
【明報專訊】據香港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本港每10,000名15歲以下兒童,有16人患自閉症。有專門研究自閉症的臨心理學家指出,若家長能盡早識別孩子有自閉症,便可把握3歲前早期訓練的黃金機會,減少自閉症患者將來在社交、情緒和行為上出現的問題。
首先,家長要學會識別自閉症兒童。
將近4歲的Jesse,歲多時其伯娘發現他較同齡孩子少叫聲,除爸媽外,跟其他人沒有眼神接觸。「因為我大仔有自閉症,所以有經驗,知道早些發現和處理會好些。」她隨即Jesse的媽媽要多留意兒子的情。
治療數月見進步
媽媽在Jesse兩歲時,已就此事向母嬰健康院的護士查詢,所得的回覆是﹕「(自閉症)行為唔齊,要再睇定」。結果經過年多的轉介、排期做評估等,數月前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終於證實Jesse患有自閉症。
但伯娘預計,Jesse要轉介到政府精神科專科醫生接受觀察,大約需輪候2年,而同時排期往職業治療師處進行治療則需輪候大半年,Jesse可能要到4、5歲才可接受真正的治療,這令媽媽非常擔心,幸好伯娘提醒她,有些非牟利的社福機構能提供部分治療及協助。如今Jesse獲不同專家提供適切治療,媽媽表示,兒子在短短數月內已有很大進步,能說一些簡單詞語,如「波波」、「星星餅」等,又學會用手指想要的物件,情令人鼓舞。
18個月可作初步評估
鄰社輔導會執行幹事兼註冊社工蔡黛群認為,Jesse已算幸運,因為他的家人能及早發現問題,進行「早期介入」,讓Jesse盡早得到適當治療,不會浪費治療的黃金機會。鄰社輔導會剛成立的「PRTA專門店」服務中心,正是為自閉症人士及其家人提供評估、治療、家庭輔導等服務,蔡黛群表示,由安排接見、評估和向家長分析建議,該中心最快一個月可讓對象接受適當訓練。
該中心的臨心理學顧問施敏珊博士說﹕「過往大家認同自閉症的早期訓練於5歲前開始,但根據2008年美國MIND Institute的研究指出,早期介入可提早至3歲前。」她認為家長若能盡早為孩子進行識別,把握3歲前早期訓練的黃金機會,有助減低自閉症患者將來在社交、情緒和行為上出現的問題。施敏珊表示,幼兒甚至早於18個月大已可進行初步的自閉症評估,惟香港人對自閉症認識不多,多採用「觀察」方法(wait-and-see approach),往往令自閉兒童錯過訓練的黃金機會。
10,000兒童16人自閉
她說,根據香港大學08年初於Journal of Child Neurology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香港每10,000名15歲以下兒童,便有16人患自閉症,且確診人數在過去10年正不斷增加,情令人關注。她建議,若孩子經兒科專科醫生或母嬰健康院護士初步評估有自閉症傾向時,家長應為孩子安排作進一步評估。
文﹕梁翠薇
編輯:黃敬安
原文: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relation3.cfm?File=20090518/spea/voa1.txt
相關文章 - 識別自閉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