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認知策略: 社交情景故事 (Social Story)

Posted in

目的: 透過簡單完整的社交情景故事來教導兒童社交技巧及建立社交認知的。當中具備了重要的元素: 教導兒童從別人的角度去觀察和感受事物。讓兒童在不同的社交場合能掌握他人的信念、感受、祈望,和一些隱藏的社交常規。


如何寫及運用社交情景故事?

  1. 明白孩子正面對甚麼處境或困擾 (如: 明仔每次覺得唔開心時就會發脾氣)。
  2. 確定你期望孩子在該處境上應有甚麼合適反應 (如: 明仔可以用正確方法表達情緒)。
  3. 利用社交情景的結構及特性去創作社交情景故事。
  4. 可讀給孩子聽、和孩子一起讀或讓孩子自己讀。
  5. 與孩子一起討論及解釋故事內容 (如: 問孩子: 「唔開心可以做咩呢?」)。
  6. 在生活中練習及實踐。

社交情景故事的結構:    
 

社交情景故事

標題

內文:
描述句子
透視性句子
透視性句子
肯定性句子


  • 描述句子 (Descriptive sentence)
    • 描述事實
    • 例如: 很多人食飯前都會洗手/ 酒樓裡會有很多人

 

  • 透視性句子 (Perspective sentence)
    • 形容人的思維
    • 例如:
      1. 知識:  爸爸知道怎樣煮麵食
      2. 感覺:  很多人喜歡去酒樓飲茶
      3. 信念:  弟弟相信新年會收到很多利是錢
      4. 動機:  有些同學會為了取得獎牌而在賽跑中盡力地跑

 

  • 指示性句子 (Directive sentence)
    • 指示孩子可以做的恰當行為
    • 例如: 我可以嘗試在洗飯前洗手

 

  • 肯定性句子 (Affirmative sentence)
    • 表達其他人對這件事的意見,或根據孩子的喜好以示肯定及鼓勵
    • 例如: 這樣做的話, 媽媽會讚我是個乖孩子/ 老師可能會請我食朱古力呢!

 


參考文獻及書目:
Gray, C. (1995). Teach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to “read” social situations. In K. A. Quill (Ed.), Teach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trategies to enhance social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 (pp. 219-241). Albany, NY: Delmar.

Gray, C., & Garand, J. (1993). Social stories: Improving responses of students with autism with accurate social information. Focus on Autistic Behavior, 8(1), 1-10.

何德芳、林美愛 (2005):《聯情繫意:發展自閉症幼兒的社交能力 – 第一冊:理念基礎》,香港:香港耀能協會。

Gray, C, & White, A. L. (2003):《我的社交故事書》,香港:香港耀能協會 (翻譯及出版)。

香港耀能協會 (2005):《社交故事及視覺教具教材套》,香港:香港耀能協會。